“山水无言”系列是作者近两年来创作的作品,包含了作者对自然、对生命、对艺术的追求和思考。这里将一些感触和想法写成文字,与大家分享。
(一)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”
《庄子·知北游》有云: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万物有成理而不说。”美存在于“天地”之间、大自然之中,要了解美,寻求美,就要到“天地”之中去观察,去探寻。“天地”为什么会有美呢?这是因为天地之间存在着“道”。而“道”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,天地万物都由“道”而生。
“山水无言”系列作品追求的正是这种主宰世间万物而又从不言语“道”,并着力表现由“道”而生的山水之间的无言之美。静穆的神山、静谧的圣湖这些在传统雕塑中很少表现自然之物,以“道”的规律被重新组合演绎,使“山水无言”系列作品突破表象描述而进行深层的探究,那就是追寻一种静谧的美、一种超然于世外的意境。
中国当代艺术界就像一个热闹的名利场,时尚、卡通、媚俗、消费主义等等充斥其间。作者并不想如此“吵闹”的炫耀自己,也不愿意用看似无限深邃的理论去掩盖作品的形式空洞,而是希望探寻一种安静的、内敛的、富有“禅意”意境,丰富自己的内心,完成自己的理想。
(二)形式语言的存在方式
现代雕塑作为工业资本主义的浪漫颂歌,体现着工业化时代的视觉经验与精神危机的反应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可以说现代雕塑是人们对于工业化社会作出的一种“形式”上的反应,也就是说“形式”是现代雕塑追求的根本。
随着现代雕塑不断演进,内容与形式逐渐空洞化,这正是当代雕塑着力回避的一种现象。
“山水无言”系列作品在追求一种融合,既保持作品强烈的形式感,同时又着力避免形式内容的空洞化,通过形式的转化来引伸出形式以外的某些内在性关联,使形式承载超越视觉内容的精神意义,并不是孤立地存在,而是成为文化与精神的共同载体。
(三)对于环境的思考
上文说到“山水无言”系列作品着力避免形式内容的空洞化,那么这个空洞有什么来填充呢?那就是作品独特的主题以及主题背后所引申出来的独特含义。
“山水无言”系列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中国西部的神山圣湖,像纳木错湖、贡嘎雪山等等,这些地域的共同特征就是高寒缺氧、人迹罕至,生态环境依然保持着远古的风貌,没有遭到破坏。作品以不锈钢为材质来表现圣洁的雪山,宛如晶莹剔透的钻石,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;以生锈的铁片来表现苍茫的大地,厚重而深沉;用作品镂空的部分来表现圣湖之水,清澈见底、纯洁无瑕……努力营造出一种山水之间美的境界,同时提醒着人们这种美的背后是脆弱的环境,如果不注意保护,这样的美景将不复存在。
发表评论
请登录